2023年1月9日下午14:00,“现代教师教育”讲座于线上圆满举行。主讲人齐大力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心得感悟,引领同学们认识到了教育的不同方面。
讲座伊始,齐大力同学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分别比作太阳和月亮,以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比喻阐明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紧密配合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他还分享了自己与学生的一则故事来深化同学们对此的理解。起初,这位学生叛逆、厌学、与家长剑拔弩张,齐大力同学发现其中问题,并与家长、孩子进行了长期的沟通,孩子开始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在与学生、家长相处的过程中,齐大力同学感受到了教师的有限性和教育的反复性,更体会到了教师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懂教育的家长可能会使家庭教育偏离正确轨道,此时,老师的帮助便极为重要。齐大力同学向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由于母亲的排斥和错误极端的教育方式,小学教师冯怡班里的一位学生涛涛(化名)有许多的不正常行为。冯怡老师在发现问题后与涛涛的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纠正了家庭教育,最终引领涛涛回归正轨。
教育学是一种可能性的哲学,而对教育永怀希望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精神钙质。陈连林书记曾在一个堪比“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任校长一职。生源不佳、升学率惨淡,诸多问题摆在面前。陈连林书记为了打破学校的这一窘境,探索出了多样的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他通过给老师同学树立起了能教好学好的信心,最终和大家一起完成了起初被大部分教师视作天方夜谭的国家级课题。陈连林书记在遇到各种困难时不逃避、积极想办法解决,使这所学校在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下蜕变成了闻名遐迩的“童话校园”。
教育者需要保持对孩子的信心,并且不吝对孩子的赞许。齐大力同学曾因生物老师无意中的赞许而奋发图强,使生物成绩稳步提高。在这位生物老师的影响下,他开始经常性地夸奖自己的学生,把学生看作成长的、有发展潜能的个体,不论学生是否有进步都坚持期待,并通过发掘学生的成长给予学生肯定和信心。教育者需要拥有一颗柔软的心,在面对基础极差的学生时也不轻易放弃,仍孜孜不倦地引导学生,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感到幸福。
爱贯穿着教师教育生涯的始终。“书生校长”程红兵在教育事业中硕果累累、功成名就,本可退休后安享晚年,却选择了从公办学校转向民办学校,继续投身于教育事业。正是对学生们的爱,才让他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和实践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矢志不渝地践行了几十载教育初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把握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学科课堂上实现育人目标,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收获解决问题的能力、崇尚科学的精神等可以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面对陌生问题时,学生常会下意识地翻笔记、纠结于是否学过,而不是去思考如何基于自己已有经验进行陌生问题的解决。针对这一普遍现状,王磊老师阐述了新时代素养导向的教学的理念:“要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思路不清、结构不良的问题时,敢于从原点思考,敢于突破学与没学、教与没教的边界,敢于接受半懂不懂的情形。”
讲座的最后,齐大力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一篇反思日志,向同学们娓娓道来从年幼时教师梦的扎根,到高中时以教师作为职业选择的坚定执着,再到如今为了圆满践行纯粹的教育初心而一往无前的心路历程。最后,主讲人齐大力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热爱,并为之而不懈奋斗,历遍山海,奔赴热爱。